
公众号

小程序

返回顶部



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正在研制 近地运载能力是“长五”三倍
发布时间:2021/9/29 9:27:02来源:科技日报
◎海 露 本报记者 付毅飞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开幕之际,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,尤其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备受期待。 新一代载人火箭是根据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规划,为发射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而全新研制的一型高可靠、高安全的载人运载火箭,是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新成员。 记者从一院了解到,该火箭由助推器、芯一级、芯二级、芯三级、逃逸塔及整流罩组成,全长约90米,起飞重量约2000吨,可将25吨有效载荷直接送入奔月轨道,或者70吨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。目前,这款火箭还在研制阶段,还未在公众面前展露真颜。 填补我国载人登月探测能力 载人登月是人类的共同梦想。长征五号系列火箭的研发成功,让中国拥有了进行星际探测和大型空间站建设的能力,但其25吨的近地轨道运力依然有限,为了开展载人登月任务和未来更多的探测任务,中国必须研发性能更强大的火箭。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规模,将大大超过长征五号火箭。从目前方案来看,新一代载人火箭的直径与长征五号一致,高度比长征五号高近三分之一,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是长征五号火箭的3倍左右。 集优质基因和先进技术于一身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按照载人飞行的最高安全标准设计,满足我国长征五号、七号运载火箭的主要技术,通过利用成熟的动力和结构模块进行优化组合。 2017年,一院启动了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方案论证工作,已完成多轮方案对比分析,该火箭瞄准国际先进技术趋势,实现了技术更新换代,采用新型泵后摆高压补燃发动机、高安全逃逸系统、轻质高强度新材料等先进技术。 一院总体设计部副主任设计师刘秉介绍,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将继承长征二号F火箭高可靠、高安全的载人运载火箭设计标准和设计基因,在故障检测、自动化飞行,以及相关冗余设计方面,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。未来,其将支撑更大吨位的飞船进入太空,让航天员进入太空更方便、更快捷、更舒适、更安全。 航天舞台再拓展 航天界常说:“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,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。”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通过优化组合将我国火箭低轨能力由25吨提升到70吨以上,奔月轨道满足25吨级载人飞船要求,最大程度发挥了我国现有火箭研制能力体系,大幅提升了我国进出空间的能力。 后续,新一代载人火箭还将用于未来载人月球探测工程中环月、绕月、登月等演示验证及飞行任务,快速推动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和进出空间能力的重大提升和跨越。未来还可以和重型运载火箭组合使用建立月球基地,实现月球可持续开发利用,全面建设航天强国。 |
相关推荐
- 中国将对三峡工程进行整体竣工验收
- 施一公小组阐明能量耦合因子转运蛋白结构 对进一步拓展核黄素生物学结构具有重要意义
-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发布声明澄清误读,院长丘成桐接受本报独家专访 “数学领军计划”不是进清华捷径 呼吁进一步整顿规范奥数培训机构,因其已严重影响人才培养
- 河南农大77岁教授捐8208万 “科研事业一定得后继有人” 希望用毕生科研转化所得帮学校建高水平实验室
- 世界首台全自动干细胞诱导培养设备通过验收
- “人大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被查”追踪 人民大学:不排除蔡荣生在招生环节出问题 该校新闻发言人称,人大根据中央巡视组意见全面整改
- 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公开论文超58万篇 《自然》关注中国相关机构支持论文开放获取
- 习近平: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 ——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、两院院士大会、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
- 每年1个诺奖,日本靠的是“票子”“帽子”吗
- 前景看好 多点开花 瓶颈待破——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观察
热点新闻
- 北大通报1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典型案例
- 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,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,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,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,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—— 涌现更多高层次人才的源头活水
- 2021影响因子涨跌分析:该期刊首获影响因子4.693,最高涨幅高达429.60%!
- MH370黑匣子将在4月8日停止发出信号
- 科技女性共话科学家新担当新使命 ——新时代科技女性践行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座谈会在京召开
- “中国科学家与Cell Press”系列活动在京举行
- 我国低氧稀土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
- 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:冰川加速退缩 30年薄了8米
- 缅怀!著名物理海洋学家、教育家文圣常院士逝世
- “问天”发射故障怎么办?数以千计的预案里藏着答案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