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公众号

小程序

返回顶部



为什么期刊要让作者推荐审稿人?
发布时间:2022/06/17 00:00:00来源:检索宝技术开发部
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投稿时推荐若干审稿人(peer reviewer),甚至有些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推荐审稿人名单。杂志社是不是太懒了?连审稿人还要作者找?本期我们就来探讨一下“推荐审稿人”的话题。
一般国际性学术期刊在投稿时,主编或者副主编不会完全根据作者推荐的审稿人来评审你的文章,但也必须认真对待。其实有时候推荐合适的审稿人,也反映了作者的学术视野和把握研究方向的能力。
如果一个作者完全不了解本领域的牛人,怎么会知道本领域的热点或重点呢?又怎么能做出让资深同行认可的好研究呢?所以期刊让作者推荐审稿人的目的,也是观察作者对领域内佼佼者的了解情况。
其次,这种做法可以帮助编辑了解投稿人的专业度。
按理说,作者投稿时应该敢于且大方地把自己的作品交给领域内的佼佼者看,而不是抱着侥幸心理蒙混过关。如果作者知道而故意不推荐合适的审稿人,就可想而知他的学术人品和作品质量了。
例如,不少作者把多个同一省市的人列为审稿人,这种情况就很难让人评判该作者的专业水准。还有一种情况是被推荐专家的邮箱通过网搜找不到该人的官网地址,这说明该邮箱拥有者很可能只是博士后、临时访问学者甚至访问学生,也可暗示投稿人有投机取巧的嫌疑。
另外,期刊很多时候会找不到审稿人,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审稿时间延长,不仅让期刊编辑工作量繁重,也让作者等的心慌。所以为了让审稿流程加快,早点出结果,作者还是认真推荐吧。
一千个作者有一千个想法,有时候期刊安排的审稿人未必就具有作者论文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,一旦有所偏见,那么辛辛苦苦的稿件就很有可能被拒。所以为了让稿件能被接受见刊,找到能识自己文章的伯乐还是超级重要滴。
推荐什么样的人当审稿人?
01参考文献作者
选择你写作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,这样审稿人能和你研究内容直接相关,所谓术业有专攻,有相关度才能提高文章的被赏识度和被接受度。
02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
这些论文在刚开始研究时可能会有遗漏,挑选新发表的文章的作者,不但可以体现出你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关注,还能得到较好的审阅,可谓是一举两得。
03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
学术会议中交流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在该领域有所建树,无论是对方讨论你的报告,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,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研究,都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。
04在投稿期刊已发表领域相关文章的作者
这样的审稿人一定是为编辑所知的,论文能发表,说明其学术水平已经受到编辑的认可,选择这样的作者当审稿人,一定没错
其实最理想的推荐人情况是:作者推荐的专家正好和期刊数据库推荐的专家一致!相反,如果作者推荐的人和期刊库推荐的人差得太远,那就有三种可能:
1.作者对论文标题和关键词的把握设置不太好,导致数据库无法匹配到合适的专家;
2.作者故意找亲朋好友支持,而不是任人唯贤;
3.系统数据库有问题或方向太前沿,找不到相关度很高的专家。无论哪种可能,我都不会优先送审给作者推荐的审稿人。
不排除的一种情况是:有的期刊(比如掠夺性OA期刊或者新刊)有意放水,或有的编辑疏于(可能一时忙)查找更合适的审稿人,所以也的确存在完全接受作者推荐人的可能。但该情况对于数据库大的出版社、负责的编辑、或具有良好声誉希望更好发展的期刊来说,可能性很小。
快问快答
问1.推荐审稿人时,需要征得审稿人的同意吗?
问2.如果文章被拒,可以向第二个期刊推荐同一批审稿人吗?
问3.推荐的几位审稿人,需要保持一致水平吗?
今天就聊到这里,推荐审稿人,你懂了吗?
版权声明:本文来源投必得学术,读懂科学头条号,科学网,作者 陈白杨,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。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,同时请注明本文来源。
相关推荐
